“增进理解力”的阅读 读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2/11/04 评书论影

在行家里手面前露怯是人的天性,乐观的可以解读为谦虚,不那么乐观的是缺乏自信。读完阿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是很有些感触,但给一本指导人怎么读书的书写评论,心里的惶恐实在是难以消除。本来有了个折中的打算,说这么好的书肯定是要再次拜读的,等到那时候在写下点评论也不算迟。可是终于还是被自己的良心打败,知道这个重读可能是遥遥无期,这么明显的谎言实在是绕不过良心的谴责。好在说,感想这个东西是个人的,也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而变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记下心智的状态,就算是不成熟也不过是表现了彼时彼刻的真实状态,还有以后再来做检视的机会。所以,写点感想而不是评论,算是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吧。

阅读可以是用来娱乐,比如读一个好玩的小故事,不需要太多思考,就像是看看电视娱乐节目;也可以是用来获取信息,比如读读报纸新闻,同样的像是看电视新闻。娱乐和获取信息这些功用未必一定要用读书来获得;各种电视节目和互联网视频在制造娱乐和传递信息方面要比阅读来的有效得多。但像阿德勒所说,阅读更重要的一个功用,是在“提升理解力”方面的作用;而这个功用,才是我们应该看重阅读的原因。理解这件事情比起信息和知识本身要重要的多的原因在于,信息是无处不有可以廉价获取的,而只有个人的理解力才是使这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原因。

当然说来,“理解”是思考才能得来的东西,阅读只不过是促进思考的方式,并不是最终与“增进理解力”打交道的。只不过是,所有快速的传播手段,比如电视新闻和网络评论,都不是容易引人思考的传播模式。思考需要时间,需要静心,只有像深层次的阅读、与有智识人的对话这些方式次才能更容易触发。从这里来说,微博和博客其实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从微博期待的只能是信息;至于理解力的提升,则只可能发生在阅读好的博文上。

对于增进理解力的要求,可能也是我为什么觉得阅读带有更多逻辑性的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要比小说诗歌这类作品更加容易的原因。这里当然有我自己的原因,本身就是与科学逻辑打交道的,对于前者更加熟悉。但事实上这个道理也许是更加普遍的,并不只对特定的人有效。带有更多逻辑性的东西其实理解起来更加简单,因为作者总是会把想要说明的道理尽量明白无误的表达出来。我们觉得小说容易读,但小说是通过特例来揭示普遍的道理,所以不会将真正的精华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如果这样,那就失掉了感染人的力量;这样说来,很多时候读完了一本小说,觉得不过如此,也许仅仅是我们的理解力并没有达到受教于作者的程度吧。

读书本身并不显然的是获取社会成功的必要途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显然不是。阅读更重要的是增进对世界和自己理解的手段。就像是做科学的理论研究,为的更多的是增进对世界的规律的了解;至于利用这些知识所作的额外的努力,并不是正统的(迂腐的?)理论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就算是如此重视科学传统的西方文化,在文艺复兴之前,所有的实用技术都算不上是合格的知识,是遭有学识的人所鄙弃的。

我们能够期待从阅读中得来的,应当是个人心智的成长。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了解我们自己。理解事物运行的规律,理解自然、社会和人。除此之外的附加功能,可以欣然接受,但并不是只有阅读才能得来。

阅读是项长期的事业,因为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心智可以不断的成长;部分的也因为有浩如烟海的书籍。幸运的是,阿德勒说,这些书里面超过99.9%的没有一点点阅读的必要,这总算让我们松了一口气。感谢阿德勒。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