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幸福 读贝特兰・罗素《幸福之路》

2012/01/04 评书论影

这书看过一阵子了,很有感触。今天又看到了这本书,想着美食独得不是君子所为,把它推荐给大家。不过美食的比喻其实尚欠妥,物质的东西实在是无法分享,给了你我便少了,就像说钱总是借了要还的;精神思想的东西有独特的便利,复制传播并不需要额外的成本,好书你我都可以享用,你看了我也并不少了什么–所以这推荐是顺手之便,倒也证明不了我的大公无私。

罗素是大哲学家,写起东西来举重若轻;也像在序中所言,这是本语言平实的小册子,写作的对象便是普通大众,并没有像一般哲学的学术著作那样的晦涩难懂。傅雷是有名的翻译家,尽管可能因为翻译的年岁有些久,语言的风格上与现代白话文稍有些不同,但平实可亲,读来颇有古意,料想也不会让人失望。

幸福大致是世上每个人所追寻的最紧要的一样东西了罢。然而仅就对幸福的理解,便有万千说法,更遑论通达幸福的道路,实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哲学家的言论,虽不至于是对这问题的盖棺定论,然其中的若干评述,实在是精彩深刻得很,文字固然是浅显易懂,论理却又深刻透彻。本书写于1930年,正是资本主义的美国崛起的时候,所以书中多处的评述,是以欧洲和美国做比较。幸福在相当大的意义上是件奢侈的东西,老牌资本主义的欧洲多少有些闲情去参悟,而在新兴激进的美国,经济发展显然是比个人幸福更为紧要的一件事情。八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似乎也走到了美国人曾经走过的路口,承受着无可推卸的生存竞争、烦闷、嫉妒、疲劳等等,闲下来喘口气的功夫,也不忘看一眼彼岸的美国,打量着幸福当是那个样子吧。

我初打算从书中摘录一些好的语句,算是个小小的总结–这并不难做,珠玑之言满篇皆是。后来想想还是放弃了。名言警句固然有点睛的作用,就像是美人最为魅惑的那瞬间;但美人的回眸之笑要能销人魂也还需合适的体态、衣着以至情境。书的骨骼,或者所讲述的要点,其实你我也可想得三五分;但还是因为所附上的血肉,才使得整体看来栩栩如生。所以,还是不做这无意义的代劳了吧。

幸福快乐大致有两种,自然之乐与精神之乐。“要描写这两种快乐之间的不同点,最简单的方法大概是说:一种是人人都可达到的,另一种是只有能读能写的人方能达到”。孩童当然是容易快乐的,就像很多人都会追忆幼时的美好时光而不愿面临长大的种种;我则还是更喜欢长大后的观望世界。因为孩童的自然之乐,是无知的幸福快乐;而成人却有着宝贵的自由,可以追寻为自己所了解的精神之乐。并不是说孩童的自然之乐在任何一个方面逊于精神之乐,有快乐的人可以一辈子维持单纯天真,我由衷的羡慕;但作为普通的你我,大概往往需要从精神之苦和精神之乐中做出选择–烦乱的世界不由你我控制,自己的内心却是可以的–或是报以微笑或是报以苦脸,那个控制的按钮在你我自己的手里呢。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