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不会爱你》的消极论

2012/10/29 评书论影

爱情是个热闹的话题。旧时候有文学,有音乐,现在传媒事业发达了,各种的影视剧作又把这当作了隽永的主题,赚取广大观众的感动和眼泪。而我们也着实愿意看,虽然嘴里不屑的说不过是演戏,可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望仍然会随着看的每一部剧作而送出,丝毫不觉的重复的麻烦。看得多了,心里也不免的慢慢成形了个希望,觉得自己的爱情也当是影视剧里面的那样轰轰烈烈,各种的王子公主惆怅婉转。即便是嘴上强硬点的,说着“平平淡淡就是真”,那也当是在可悲的婚姻之后,仍然不想漏掉导向这个平淡的前面的高潮部分。可是若是细细想来,一件值得大力宣扬的事情,其隐含的意思是,这件事情本身很有可能并不是普遍的和永久的。喜新厌旧,习惯于常见的事物是人进化而来的天性,违拗不得。一件事情要是太过平常普通,也就没有了宣扬的必要,我们也不能够感兴趣。这也印证了爱情的特质,它既不是普遍的也不是永久的。说它不是普遍的,从乐观的方向解读,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影视剧里所见的必须柔肠百断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其实是个稀罕物;更让人沮丧的是不太可能存在能够长久到一生的爱情,如果我们把爱情的理解限于我们狭义上所理解的那样。心理学家说,爱情包含了生理的激情,心理的信任和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感。后面的两个因素可以随着时间而巩固增长,而前者则像是熊熊大火,剧烈而不能持久;所以我们都说,爱情待到久了就成了亲情,因为后面的两个特征也是亲情所需的,但亲情并不需要剧烈燃烧的激情。同时,信任和亲密感这两个东西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幸运拥有的,这使得很多的人就连只是短暂的爱情也未必能够感受得到。可是,尽管爱情本身可能是稀少和短暂的,可它所含的满含信任和亲密感的激情实在是太过美妙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需要那么多的文学、音乐、影视,等等,来宣扬、歌颂、传播它,而我们也愿意为了这付出我们的时间和感情。看到别人的轰轰烈烈,我们也可以代入自己,在虚拟的世界里感受一番,虽然并不真实,所含的心理感受可能并不差太多。

虽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人生而平等,但这可能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如果这里的平等指得是人生的各种机会可能的话。爱情也是如此。虽然每个人都有获得爱情的可能,但确实有些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垂青。因为爱情确实不是凭空而来的东西,受制于人所以为人的缘由,有生理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不会奇怪“高富帅”和“白富美”们确实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品尝爱情,只要他们的心理健康并没有被自己的社会出身损害掉因而无法体会信任和亲密感–这方面他们的比率未必就大过其他人群。所以我们才需要林依晨来演女一号,其他所见的演员们的外貌气质形象身家各方面显然也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普通大众的观摩影片,也该少不了把自己代入到男(女)一号,跟他们一同制造各种牵强的误会,乐在其中。

李大仁马拉松式的爱情追求终于获得了程又青的首肯,得以修成正果,我们自然为了这个完满的结局感动。但这个爱情的得来也许有些可疑。当然并不是说一定不可能,但也许有很大的可能这种追求最终点燃的并不是狭义的爱情–因为不管怎么样,激情这个因素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不受控的生理的,朝夕相处十几年没有擦出火花似乎标志着两人缺少生物上的吸引,没有来由最后就能激情四射。程又青一直看中的所谓“moment”无非是生物上的吸引的代名词。仅从这个因素看,程又青显然跟林立威更加合拍。所以这里其实引发了一个让人悲伤的事实,林立威是程又青短期激情爱恋的良好对象,因为林的高富帅;而从婚姻来看,李大仁可能是更好的人选,因为李的专一痴情。选择爱情与投资婚姻,程立青其实都做了自己正确的选择。这部褒扬纯情爱恋的片子,居然可以解读出可怜接盘男的欠和谐的事,实在是罪过。

事实如此,其实也无需隐晦。年轻时自然各有不平等的挥霍的资本,待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谈婚论嫁,个人的平等才开始表现出来;虽然尚有心酸,聊胜于无了。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