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格的变迁 读亚瑟·亨·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

2012/12/23 评书论影

亚瑟·史密斯是位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传教士。他的《中国人的性格》是西方人介绍和研究中国民族性格的有影响的著作。他所写的,是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人;又是从一个西方人的眼光所见的,现在读起来,不免有两重的意义。

作为一个外国人,尽管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仍然难以尽窥中国文化的奥秘。这有他自己身份的不便,对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能够想象外国人始终是局外人的身份,未必能得到真正的第一手资料;尽管游离于局外的观察已经可以提供很多资料,但总是可能会离真正的中心有一些距离。这方面就像辜鸿铭所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淳朴的”,“比如那个可敬的阿瑟·史密斯先生,他曾著过一本关于中国人特性的书,但他却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不够深沉。”尽管如此,西方人的身份也有独特的便利,因为他可以跳出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圈子,看到一些也许明显但在其中的人难以发现的事实。所以这书总是好的坏的,各有一半。

我无意于评判史密斯所写的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的性格哪些是妥帖的,哪些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不过按照一般所认为的那样,这本书所写的应当是在很大程度上的真实,尽管会因为观察者的主观和其他限制而带有些偏离–但这个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这样看来,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史密斯笔下的十九世纪末的中国人,跟现在的中国人,不能说完全不同,但其中的差异是足够让任何严肃的观察者感到震惊的。

史密斯按章节分别讲述了中国人的若干性格,除去最后一章讲“中国的现实和时务”,其他的二十六章讲了中国人性格的二十六个方面。这里面讲到的一些特性是现在的中国人仍然没有多大变化的,比如保全面子、拐弯抹角、因循守旧、顽强生存、孝悌为先、缺乏同情、相互猜疑、缺乏诚信、多元信仰,等等;而让人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现在看来已经变化了的特性,比如讲究礼貌、漠视时间、漠视精确、思维含混、不紧不慢、知足常乐,等等;还有一些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比如这条:轻视外族。不能够详细深入的分析这些特性,不过就个人的理解来看:第一类变化不大的特性可能是作为中国人的真正核心的一些特点,现在变化了的特性大致是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大变迁带给整个中国民族的变化,但既然能变化也表明可能并不是最核心;而从轻视外族到现在无节制的尊崇外族只能算是中国人的现实主义的一个表现吧。

看这本书和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带给人的启示是:一个民族的特性是会变化的,但一些核心的特性并没有那么容易变化。中国人在上个世纪之前的几千年里的变化并不大;而所有大的变化都出自风起云涌的上个世纪—这塑造了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中国人保持自己的文化的独特性和一贯性几千年,也许只是因为在这几千年里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变化出现;而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个全球化的世界,究竟将使得中华文明如何变迁,实在是谁都说不好的事情。好在尽管西方文明依然强势,但似乎我们并没有像印加帝国那样的灭种之祸;事实上我们自己的文化伴随着我们虽然危险重重但却蒸蒸日上的经济,反而有重现辉煌的可能。不管是什么,拭目以待吧。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