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钱能买什么-读秦晖《共同的底线》、桑德尔《金钱不能买什么》

2013/12/15 评书论影

立足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桑德尔对自由市场的能力限度进行了合理怀疑。这个怀疑,并非是从纯粹的经济效率的角度着眼;相反的,桑德尔注重市场的“道德”,想要讨论是否有一些领域是市场不应该涉足的,或者说,是金钱不应该买卖的。

这些领域不是传统经济学所关注的那些经济要素,而是经济学的王国在扩张后新加入的那些本不属于市场范围的生活领域的东西。比如在美国南北内战时可以买卖的服兵役的义务,可以购买的交通违章权,通过付钱而得以不排队的权利,甚至于为了孩子的好成绩而进行的物质奖励,如此等等。桑德尔说,通过将所有的东西明码标价,我们就从“拥有一种市场经济”最终滑入了”市场社会“。前者不过是一种组织生产活动的有价值和高效的工具;而后者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关系由市场所决定的社会。

这样的一个市场社会,就产生了桑德尔所关注的两个方面的弊端,一个关乎公正,一个关乎德性。

首先,如果一切都可以买卖,那么贫富的差别就绝不仅仅是能够享受的物质生活的差别。金钱可以买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所以它事关寿命;金钱可以买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它事关后代的社会阶层;金钱可以买到媒体的宣传,所以它可以人造美好的品德;金钱可以买到政治影响力,所以它可以让所有已得的利益固化下来。从而,金钱就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夯实社会不平等的基础。

其次,通过让一件东西可以买卖,我们改变了它的性质。给孩子好成绩的物质奖励贬低了好好学习这一行为的意义,由对知识的尊重和品性的培养转为获利的方式;通过给公民义务(服兵役、排队守秩序等等)制定价格,我们也消除了附着在这些义务上的道德含义。从而,随着金钱所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所尊重的美好的道德品性也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经常用来批判西方社会的着眼点,所以看起来至少我们对于美好的道德品性是有所求的)。

这些讨论使得桑德尔对于金钱和市场的侵蚀的忧虑很是正当。然而,如果把这个讨论放到时下的中国,我们却看到的另外的东西。中国的现实是,尽管有一些侵蚀公正和德性的市场行为存在,更重要的倒是许多应该交给市场经济的东西却不允许自由买卖,而在那些市场化的地方,买卖的过程也缺乏规则,充满不透明性、不公正性和不确定性。这种现实,让大众所怨恨的对象,就并不主要是市场的侵蚀能力,而是在缺少公平规则下的神秘主义、阴谋论和不信任-是公平市场的不够发达而不是过于发达。

也就是说,桑德尔所批判的金钱和市场的侵蚀作用,是建立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公平公正的自由市场的基础上的,而中国则是连这个基本的底线还远未达到,,所以重要的是先把这个底线满足(假如这是我们打算走的道路的话);而在高度发展之后又会碰到的问题,其实离得还远。

这也是秦晖所提出的主要论点。他讲“共同的底线”,是认识到我们的社会在很多地方还根本没有达到西方社会各种主义的共同底线,所以西方的各种主义,各个政党的政策分歧,在我们这里还根本都不是事。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比较底的层次上(然而却是正当的)考虑底线问题,而不是去担忧那些远在另外一个层次上的麻烦。

从另一个角度说,在西方和中国所能看到的表面上类似的事情,可能实质上完全不同,要想真正理解并提出解决方法的话,要把这些事情放到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阶段下做细致的考虑。就像中医上讲”辨证施治“,同样的症状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致病原因,施治要从根源上考虑,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各类主义者从其他地方拿来东西想要直接用上,说某国都那样那样了,我们也应该那样那样啊,或者说某国都没有那样啊,我们怎么就能那样呢,可能用心是好的,方法却实在是有些浅薄。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