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论《甄鬟传》

2013/04/19 评书论影

几年前看《士兵突击》的时候,认识到阴阳调和未必是好戏的必要条件;这个理论现在看起来也可以用到76集绵延千里的《甄鬟传》上面–尽管后面这个的阴阳失衡还必须要异性的帮衬,没有前者失衡的彻底,而且对理论的论证也不能够像前面的那样充分而有力,不过基本的意思是一致的,就不去苛责了。主要的区别在于,男人戏《士兵突击》撩拨了男人壮怀激烈的情怀,四溅的雄性荷尔蒙让女人情动而心向往之;女人戏《甄鬟传》则极端化了女人勾心斗角的江湖,软语温存下的磨刀霍霍成为懵懂男人的一座学校。所以说起来,一群不解风情的大老爷们演的其实是男女通杀的感情戏,而一群风情万种的娇弱女子们演的居然是部立意深远的教育片。怪哉。

秉着严肃的态度,总结一下教育意义是必须的。就像做学生的时候看文章要提炼中心思想,现在看片子也应该挖掘深层次的潜意识。抖擞抖擞精神–凑个整,来个九论吧。

一曰社会论。中国古时候的后宫是个奇特的存在,在全世界的历史上似乎也绝无仅有–欧洲人惯常的是情妇情夫,断没有这样的想象力,圈三千佳丽而为一人所用。这等恢宏气度,也唯有我中华上国才配得。在这个小社会里,所有权利、利益的来源系于绝顶尊贵的皇帝一人,而皇帝的心思虽有可琢磨处,更多时候却像孩子一样自然率性。因而,自皇帝以下,有等级化、结构化的皇后、妃、嫔、贵人、答应、常在、官女子之类,而一位丽人处在哪个位置上,却因为皇帝的淘气,实在是并不稳固;各人的动辄得咎、或福或祸,也无法有确保的法子。各人固然要使动心思,无所不用其极,为自己的生存和其他权利而奋争,可这个奋争的对象却有着太过复杂而难以琢磨的心思,既有难以量化的自然的性欲望,也还有龌龊隐秘的政治算计,让人对这奋争的结果实在难以乐观。更为凄惶的是,在我们惯常的社会里,人至少理论上有选择避世清闲的权利,这个权利在这个小圈子里却是被剥夺了–不争便大多是死路一条。从这些特征看起来,这个小圈子极度极权而扁平化的。这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专制社会,在这里没有更多的社会阶层的缓冲,留下的只有两个层次:握有绝对权力的皇帝和直接与皇帝发生关系的权力对象们,不同品级的嫔妃们的相对位置的高低并不太重要,绝对重要的是她们影响绝对权力持有者的能力。而这个绝对权力的转向只是一个人的主观意愿,带有强大的随机性,也就使得每个人的地位绝不稳固,安全感和信任匮乏,各种嫉妒倾轧也就随着对安全感的渴望纷至沓来。因而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可以期待的,是人(女人)所有的自私自利心的悲惨而集中的展现。妃嫔们外形的靓丽固然可以养眼,却没有什么温良恭俭让可以养心–所以说起来,多看这种剧绝非大龄单身男青年之福。

二曰竞争论。博弈论里说,在一般的竞争环境下,看似简单的“一报还一报”往往是最有效的策略–不主动招惹人,但在别人侵犯的时候坚决还击,同时还击有度。这种策略比起一味良善或一味强硬更能促成合作,各方都能获得更好的收益。但稍作思考就会发觉,固然一味良善在后宫无法生存,“一报还一报”可能也并非最好的生存策略。甄鬟传里面的后宫,初期是华妃和其他人的对抗,后期是皇后和甄鬟的对抗,所有的其他人必须都依附于其中一党,没有什么置身事外的说法,而对抗的双方,也必得是下置对方于死地的狠劲,并不想去寻求什么样子的合作–这种策略,更加相像于一味强硬的方式。其所以如此,原因大概是,在后宫中所有利益的总和是固定的,且是在竞争参与人控制之外的。因而,你多我便少,合作也无法增加竞争的各方的福利,从而也就难有双赢的解决方案。即便有合作,也不过是暂时性的小利益群体,不具有稳固的基础。最终,对这个问题的稳定的解,就必然是简单、残酷、直接的。

三曰人性论。人有本性,而我们往往太过高估个人本性的力量,却忽视她所在的环境的影响,以为善良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愿意以痛苦加诸于无辜的人。但斯坦福监狱这样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对于自己可以秉持本心的能力的估计实在是太过乐观,服从权威、从众这样的社会心理因素会很容易的让良善的人行魔鬼之事。从甄鬟传上说,甄鬟和眉庄等对皇帝的不恭和对爱情的追求可能更多的是现代人并不设身处地的附会,历史上的她们更大的可能倒是踏踏实实的对皇帝表忠心。甄鬟有过几起几落,起落之后化妆师便会为甄鬟的造型多加些狠毒的色彩,这倒是很有道理的。人是有思想的,要想了再去做事;但很多时候也会并没有想好或者不是自己所愿,却必须去做某事。自己可能会觉得思想和行为可以分开,被逼做的某事并不是自己主观意愿的。然而除了思想决定行为,行为也会反诸于思想,为的要保持我们的认知统一。这可能也是说“环境造就人”的原因–在环境的影响下做了某事,你会自己去找理由证明做这事情的正当性,否则就要承认自己容易受人逼迫,这后一点可能更不容易做到–所以富豪们更加看重社会效率,穷人们更愿社会公平,都是自己的屁股在真诚的决定脑袋。这样说起来,就良善来讲,做了太后的甄鬟就要比刚进宫的甄鬟差了许多,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得到。

四曰有情无能论。皇帝能够平衡六宫,要的首先是他不能对任何人付出太多感情;甄鬟在后宫越来越混得风生水起,也是以隐藏减弱自己的情感需求为代价。就像是单论武功,苏星河比不过丁春秋,相较于南帝北丐,西毒和老顽童也是问鼎武功天下第一的更好人选。有情,有利的是增加自己感受世界的维度,会为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事情打动;然而感受更缤纷世界的代价是降低自己的防御能力和专长于各种专业的能力,因为你简单的减少了对这些东西的专心,甚或是有更深层次的价值观的犹疑。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情者无能,无情者无敌。

五曰平等论。正面的主角们,像是甄鬟眉庄,是有人性的,事事表现了她们的良善,比如她们的友情,各自对爱的执着;而负面的主角们,如华妃、皇后和安陵容,则是没有人性的,事事表现的无非是她们的阴谋算计和残酷。正面的没有非人性的地方让她们丢脸,反面的也没有人性的地方跟正面的争夺光芒,好一个简单的世界。作为观众,大约只会把自己代入到有人性的那些吧—可在我们真实的世界,我们显然并不总会对其他人拥有道德制高点。再者,主角重要,而非主角,如槿汐、流朱,她们的生死幸福则没有同等的重要。失宠的甄鬟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要重回后宫,为此槿汐付上了自己的终身选择为代价,而伟光正的主角不过是虚情假意的推托一下便甘之如饴。所幸的是,看电视的诸位,如果想要代入,肯定是甄鬟,或者退而求其次眉庄,绝不会觉得自己会是作奴才的槿汐的命,更别说那些面目可憎的反面角色了–只不过是,如果人人都是良善的甄鬟眉庄,那倒真要四海清宴,这戏根本就没法演了。

六曰出身论。大户人家出身的华妃跋扈,小户人家出身的安陵容阴鸷,只有中产出身的甄鬟眉庄可爱。不敢揣度这里面有没有作者编剧的什么潜意识,不过要再加上正面反面角色的人性脸谱,倒叫人觉得这个世界有数学模型化的潜力,让做科研工作者的我倍感亲切。

七曰分配创新论。前面讲在后宫环境下,妃嫔们所有利益的得来系于外部的皇帝赏赐。要获得利益,靠的只能是打压其他竞争者,从固定的大饼上多分点给自己。她们所有要做的,是内部竞争,而并不能创造全新的利益。这种环境,自然的鼓励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逻辑。但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大多并不是这样封闭的环境,要获得利益,除了与其他人争夺,前途更为光明的则是自己去创造新的利益,所谓“与自然斗,其乐无穷”。我们的文化似乎并不多么鼓励后者,而更多的是以错综复杂的关系学津津自喜。而据说就有不少人拿甄鬟传研究办公室哲学,还要把这套哲学发扬光大到国外去–只是我怕这套祖传的玩意更会让洋大人们摸不着头脑吧。

八曰专权者可悲论。头顶上绿油油的皇上其实也挺可悲,他是后宫里的透明人。后宫里所有人殚精竭虑的,就是摸透这一个人的心思。所以皇帝虽然是绝对权力的持有者,却也很像是提线木偶,他的喜怒哀乐,很多时候都会让他的枕边人精确控制。皇后要让他怒,就让甄鬟误穿他所珍爱的亡妻的旧服;谁要让他喜,无非也就是摸着他的脾性说话做事。可是说讨好的话的人难说是出自真心,做伤害的事的人却绝不会心存怜悯。这样想来,其实也可悲。

九曰传播论。虽然再不济,这剧里传递的价值观也总比最近奇葩而不知廉耻为何物的某些抗日剧要强的多,可这“神剧”里充斥的权谋论,绝不是与现代社会所要追求的公平、开放、合作、创新的价值观相容的。制作精良,可是缺少了可圈可点的灵魂,实在是可惜了的。私心里想着,如果有一日,除了表面的光鲜,他们还又能拾掇起灵魂来,倒真真是极好的。

打完收工。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