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自由 读罗素《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

2013/03/24 评书论影

以前看过罗素的《幸福之路》,觉得写得非常好,很受启发。现在这本书是罗素关于宗教及相关问题的一个论文集,不是完整体系的一本书。有若干篇觉得还是很好,不过也有几篇感觉写得深奥了点,是我现在的认知水平所不能完全领会的–这当然并不算是一件出奇的事情。罗素本身是哲学家,通晓自然科学并擅长逻辑分析,而哲学和逻辑大概是在我们常规认为的“文科”类的学科中最为难以理解的门类了吧,所以看不懂也不需要羞愧。

这个事情引导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好书”。我们有很多大的学问家推荐的经典书,这些书当然是好书,这种认定是如此的明显,甚至于可以理解成是在某种绝对的意义下也成立的。然而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有自己的认知程度,也许在他的认知程度上,很多的经典书籍他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反而是一些不是那么经典,但更加与他的认知程度相近的书更能给他以启发;从这个事实上来说,“好书”的评判应该是个动态的标准,而且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读那些绝对意义上的经典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下谈论的话,倒不需要太过执念于这一绝对标准。阿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讲过,对一个人来讲的好书的难度水平,应当是稍微超过他当前认知水平的那些,这样他能够经过必要的努力从中获得提高,而不会或者因为太简单而觉得无聊,也不湖会因为太深奥而倍感挫折。这里基本的意思是相同的。

回到这本书上来。罗素是不可知论者,不信教。至于原因,有复杂的版本,但我觉得他在前言中说的简单原因就已经足够支持这个判断。这个原因是,世界上有不止一种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宗教教诲的是并不相同的东西,那么他们之间就不可能有一种之上是合乎事实的;而且,个人所信奉的宗教往往是他所在的社会便利他去信奉的,那么,这就明明白白的说明,是环境的影响使人信教,而并非出于什么唯一正确的理由。

至于宗教的危害,罗素认为一种是由于信仰某种宗教造成的,一种是由于信仰特殊的教条而造成的。我想其中主要的意思是,因为这种绝对化、教条化的“信仰”的影响,使得对任何事情存疑的自由思想变得困难,而罗素是这种自由思想的鼓吹者。他欢迎并捍卫人进行不同思想的权利,并宽容对待所有形式的自由思想,尽管不理解他的人对他并不宽容–这里有段公案,罗素在1941年被纽约市学院聘为哲学教授,结果却被保守的基督信徒和法官撤销了这一任命,原因是罗素的反宗教立场和他的当时超前的性道德观念(这些观念现在可能都要过时了),尽管罗素得到了像爱因斯坦等大批开明人士的支持。

宽容自由思想可能在学术领域更加重要,里面有专门的一篇文章《自由与学院》谈到这个问题。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学术本质上是要创新,而任何形式的思想禁锢都是阻碍创新的。同时,也并非多数人认同的东西便一定是真理–在这里没有多数人的民主那种事情。事实上,可能更经常的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因为重大的真理刚刚被发现的时候一定是背离绝大多数人的经典观念的,只有极少数拥有智慧的人才会认识到它的价值,而若是我们不具有宽容的秉性,扼杀真理于摇篮之中并非是件难事。

最后再摘书中的几段感觉有共鸣的文字把。

  • 基督徒的道德高尚是个人圣洁,却不想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基督教会认为奸夫比受贿的政客更罪大恶极,尽管后者为害也许要大一千倍。
  • 宗教最重要的源泉是恐怖(对死的恐怖)。
  •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引导的生活。仁慈和智慧是罗素最为看重的人的两个特质。
  • 一切有关这个世界上高尚生活的描述,都应当以动物的活力与本能为某种基础。。。。。。文明应当是在上面增加一些内容,而不应该取代它;禁欲主义的圣徒和超然独处的贤哲在这方面算不上完整的人。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