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与发达的硬件差别

2014/04/11 观事析理

在英国已经待了许多年,每每有朋友到英国来,在看过英伦风景后往往不免要比较中英的区别在哪儿;回到国内,也有不少人关心日新月异发展中的祖国什么时候能发达到英国的样子。看起来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我们还算是发展中国家,英国是发达国家,我们跟英国有差距是应当的事情。然而这个差距究竟在哪里,甚至在某些方面差距是不是存在,在不同的人那里有很不相同的认识。我见过觉得英国比中国发达太多的人,也见过觉得英国跟我们的帝魔二都不能相提并论的人,更多的是觉得两边各有好和不好,然而这个好跟不好更多的是个人主观的感觉,算不上是具体的差别。

也正因为非硬件的东西不容易评价,其中有一些因人而异的主观因素存在,所以在这里我试着去回答,仅从硬件的角度(也即是仅包含我们所见的实体的东西,而不包括制度、文化等软性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跟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的差别是什么。在这里我用了“差别”这个中性词,用意在于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的假定优劣。然而发展中与发达确实是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后高低的不同阶段,因而要说发展中的跟发达的有差距应当并不算太过先入为主。所以,对于不太挑剔的读者,可以认为我在这里谈论的是中国跟英国在硬件上的差距。

建筑的内与外

在帝魔二都待惯的人,初来英国很难会有为英国气势恢弘的建筑而心生赞叹的机会。确实,英国除了伦敦,都是海外华人所戏称的“大农村”,地广人稀,绝不繁华;而即便是伦敦,就算在它的最市中心的地方,也难见高层建筑。伦敦现代化的地标建筑仅在很有限的区域内,其他大部分的地方大都是上百年或几百年的老建筑,在气势上并不能唬人。从而,在城市建筑的高度、密度和现代化程度上,北上广如果不说秒杀,也确实不输于伦敦。

然而本质的区别不在建筑伟岸与否,而是在建筑内部的配置不同。我见过国内高校不少富丽堂皇的图书馆,最为富丽堂皇的部分往往在它的大厅;而我所见过的英国大学图书馆,大多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厅,但毫无例外的,图书馆内有没有死角的无线网络,保证随时可以找到使用的电脑,供小组讨论使用的独立房间,还有厕所里永远都会有的手纸。

一座建筑被建造起来需要一次性的投入,而要维持它的使用仍然需要不间断的消耗。就总的成本来讲,后续的不间断投入未必就比一次性的建造成本低;事实上很有可能会高得多。发展中与发达的一个区别是,尽管二者都会建造在外形上差别不大的建筑,发达的却会在内部的细节上做得更好,其代价是发展中所可能无法承受的更高的运营成本。

大城市和小农村

英国是世界上城乡差别最小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农村享有不输于城市的公共设施,如道路建设、水电气暖和互联网供应等。仅从生活的舒适程度来看,农村甚至要比城市更好;而在中国显然不是这个样子。

这一点想要说明的是,发达的英国具有普遍的高质量的硬件条件,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即便我们可以拿北上广这些特例来增强我们的自信,我们显然在普遍的硬件水平提高上还任重道远。

可靠性和质量

我有这样的体验,除了像是首都机场这种高大上的地方以外,在相当多的国内公共场所的厕所里,水龙头坏掉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一点是我在英国的近10年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在英国,所有的东西都会按照它应该起作用的那样工作,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中国,有很多本该有实用的东西却只是摆设,似乎也算是常识。这并不因为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英国的东西就如此耐用;而只是因为它所采用的东西往往都经过了严格的认证,在质量上有保证,而这自然是以更高的成本为代价的。

硬件和软件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的硬件设施,在细节、普遍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与英国存有差距,并无需羞愧,因为据说我们是在高速的发展中,而英国则像是在老弱得走下坡路。

然而关键的问题可能是,这些硬件上的差距,是否是仅作为硬件存在,也即是说,只要经济发展了,所有这些差距是自然而然的会弥补上的;还是说这些差距,虽然其表现形式是硬件的,其本质的决定因素实际是软性的?比如说,一件单一产品的质量似乎可以通过多付钱购买好的产品来保证,然而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却显然的融合了各种因素,其中包含了人的因素,因而并不独是硬件问题;即便一个工程有足够的投入,这些投入也未必一定会用到工程本身来提高可靠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这些硬件上的差距也许就并不像初看上去那样简单。而在软件上的差距,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