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值”两解

2014/06/22 观事析理

物有所值,或者用英语来说-似乎意思更精确-Pay what you get,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种理解是,物品所宣传的价值(从而也是为了获得物品所支付的代价)与物品的实际价值相符;这里的实际价值指的是大众接受意义上的价值,比如由具有公信力的机构所确定的价值。然而每个人有自己的主观好恶,他对事物的价值评判未必与社会认可的相符,那么物有所值的第二层意思就是物品的价值与某具体的个人的期望相符,是个体的主观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种理解的价值是一种社会平均的价值,而第二种则是个体相关的。一个人会对自己喜欢的物品给出高于社会平均的评价,而自己厌恶的则会相应调低评价。

假如将“物”的理解广泛化,包括所有的实体物品和虚拟服务,那么第一种理解下的物有所值应当是任何一个我们乐意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因为这种物有所值事实上是要求在所有事物上的公开和诚信。任何一种实物或服务,都有其明码标价,而所标价格是与所购买的人能够得到的实际价值相符的。没有假冒;可以有劣质的,但购买人对这一信息有充分完整的了解。社会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虚假,特别是当这种虚假影响其他人利益的时候。

如果说第一种理解的物有所值是任何正常社会所赖以存在的必要基础,那么第二种理解的物有所值就是社会得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所在。因为理解每个个体的好恶并有所针对的满足不同个体的价值需要,正是现代社会创新的价值所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已有的商品和服务往往是以某个群体为目标的,而随着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们对个体价值有了更多的尊重,我们开始愿意也能够为每一个个体提供最适合他需要的那些商品和服务。符合这样趋势的例子比如亚马逊的按需的云服务,依托系统生物学发展的个体医学,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按需定制服务。

然而我们显然还处在第二种理解的物有所值发展的早期阶段。因为我们可能能够按需满足个体的需要,却仍然无法主动理解个体的不同需要。如果谁能够在预测个人需求上取得进展,那么他就会在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上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或者创造出造福人类的革命性价值,或者提供了毁灭人类的悲剧性力量。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