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皮匠与诸葛亮

2014/09/17 感情悟道

臭皮匠比不过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俗话仔细想想其实有些问题。这话基本的意思是说,普通人的智慧集合起来,也可以胜过公认聪明的人。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要使这种比较有意义,显然应当把比较的范围限于聪明人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否则要是跟诸葛亮来比补鞋子,不用三个,一个皮匠就可以胜过他了。如果接受这一点,那么这句俗话隐含的意思就是,不够专业的人只要多了,他们集合起来的意见就可以胜过一个专业人员的意见。

这个说法显然值得推敲。假如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活动,人多是有用的;可是谈这种活动的话就失去了跟诸葛亮比较的意义了。而在具有专业性的领域,人多则往往不是什么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天才的程序员,可以胜过一百个一般的;放一万个普通的科学家在那里,也未必会想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技艺精湛的手艺人所做的作品,是多少个普通人放在一起也做不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专业人员比起普通人员高出的效率并不是简单的几倍十几倍,而更有很多情况,事情只有那些专业的人才能够完成,普通人与专业人士有质的区别。这种专业与不够专业、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大师珍贵的原因,是有能力的企业高管所以高薪的原因,是重大的科学发现严重依赖有限天才人物的智慧的原因。

普通人在这里的悲哀在于,他们人多所能提供的仅是理解的广度,却没有办法增加思维的深度,更不幸的是,按照在勒庞的《乌合之众》和霍弗的《狂热分子》里面的更消极的看法,人多甚至会导致思维的深度的降低,群体智慧低于参与的所有人。而在专业领域里,精深往往是比广博更重要的品质。

臭皮匠能有用吗?

尽管在诸葛亮所擅长的领域里,三万个臭皮匠也未必是有用的。但后者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下仍然可能是有用的,假如他们能被良好的组织起来。

前面讲很多数量的普通人无用的原因在于他们各自所提供的意见是松散的、无组织的,因而,除了增加意见的数量外,并不能提升质量来跟专业人士抗衡。

有组织的广度可能是不同的。这种广度依赖各个普通人尽自己的力量,而同时存在一种方式将这些单独的力量有机的整合起来,而不是零散的放在一起。

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之和”。就像是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可以合七人之力,单一输出,这就好比是七人组成了另外的一个人,这个人拥有并可以整合单一力量。

重要的在于”有结构的组织”,把单个的东西有机的整合起来。这是组织的力量。单个的人会迸发创意,而以某种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复杂系统也可以”涌现”出单个个体不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因为不蕴含在部分之内,就因此成为整体的输出,增加了作为整体的理解深度。

在另一个不同的角度上,臭皮匠可能会胜出,如果存在一种类似”演化论”的演进机制:每个普通人提出各自并不高明的选项,然后存在某种适应性的选优机制,可以优胜劣汰,那么在可能费些时间的演化中,可能会产生深刻的结果。臭皮匠因为人多,可以进行这种优选,而诸葛亮只有一个,就只能靠自己一锤子买卖了。像是把诸葛亮和一群臭皮匠一起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例如外星球)而让他们找到生存的方式。诸葛亮尽管有更多的智慧,但作为单一个体没有办法承受失败的结果;而那些臭皮匠则可以各自尝试不同的方式,尽管有些尝试是愚蠢的,但总体上存活下来的概率还是大一些。

臭皮匠还是诸葛亮?

所以说起来,在一个比较确定的专业领域,一个诸葛亮可以胜过成千上万的臭皮匠,因为简单的意见积累并不能增加理解的深度;而在臭皮匠可能有用的地方,或者是利用组织的”涌现”,或者是利用演化的”优选”,涉及的都是复杂的、人类还缺少理解的领域,在那里根本就没有诸葛亮的存在,所以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臭皮匠,也就只能依赖臭皮匠。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