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节约”

2015/04/03 观事析理

“节约”的正当性在大多数人眼里大概都是无可置疑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中央也号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前者算是在历史和民族的宏大层面上对“节约”是美德的权威的盖棺论定,后者则是在现实权威层面上对“节约”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有了历史和现实的权威背书,我自然不敢去贸然唱反调,特别是作为个人私德的节约—这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自由,没有多少可以置喙的余地。不过,对于在公共领域的“节约”,不管是软性的劝诫宣传还是硬性的规矩,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这些公共领域的节约,包括但不限于,在机场、火车站等卫生间的水龙头上面的“请节约用水”的告示,在各样公共机构建筑物里经常出现的“请节约用电”之类的提示,如此等等。

从宏大和可能不切实际的角度来说,“节约”与否本质上是道德范畴的事情,而任何公共机构和场所都不具备道德教化的权威(事实上,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本来就不存在任何一个可以进行道德教化的实体),这就使得任何此类宣传(不仅仅限于“节约”了)都是不当的。

自然,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民众是需要权威的教导的。而即便这一点成立,这些教导也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宣传的成效好坏是非常依赖于宣传的形式和策略的。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看不出这种标语式的宣传有任何的效用。

更甚,大剂量的这种无效宣传可能对真正有用的生产力造成破坏。高质量的生产力依赖创造性,而创造性的迸发需要的是极端专注的注意力。对“节约”的过度追求可能通过对人注意力的剥夺而影响创造性。虽然只要穿得暖,在零度的寒冷中人也能够存活,但我不能想象在这样严苛环境中还能保存多少的创造性。释放创造性所带来的益处是远远大于这种节约所可能带来的浅薄的效益的。从这一点出发,在知识工作者为主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比如大学)以节约为借口而制造不舒适的环境就很可能是极为短视的—基于此我支持只要条件允许就至少应该在大学等地方提供恒温恒湿的舒适环境。

事实上,如果只是为了“节约”的经济目的,完全有其他更为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将这些影响美观而无用的告示换成广告。广告商愿意出钱给这些公共机构,我们可以看更有趣些的广告,由此而促进的社会经济会产生更多的余力来解决各种资源短缺的问题。

更进一步,从管理和设计角度看,“节约”的目的达成,更为本质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更有利节约的设施和管理手段,比如各种自动出水和关闭的水龙头,声光自控和更节能的灯,更具效率的温控系统,和统一优化效率的社会资源配置,等等—从一开始就根本不该诉诸于个体的道德。通过一纸宣传而妄图达到那样宏伟的目标实际上表现的不过是计划者的傲慢无知和无能—在现实中他们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无能,或者虽然知道却毫不在意,如此而已。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