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创造•集体--读安•兰德《源泉》

2015/08/27 评书论影

一本很奇怪的书,不太容易读懂。故事的大概脉络不麻烦--尽管需要注意两个主人公洛克和多米尼克的异于常人的纯粹和理想主义--麻烦的是大段大段的哲学思辨,恍惚中让人觉得这写的是个满是哲学家的虚幻国度,在那里任何的一件小事情都必须要有深刻的理性剖析才行。小说一般通过故事来讲道理,通过逻辑推理那是严肃科学作品该干的事。《源泉》这本书像是提供了讲道理的第三种方式,在一本本应该讲故事的书里把道理用隐晦的理性逻辑讲出来,搞到我头昏脑胀。

尽管前面有大段大段的哲理,洛克最后在法庭上的辩论似乎有点睛的效果,蕴含着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核心精神。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兰德说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人是创造者,他们通过征服自然给这个世界提供原创的价值;另一类人则是保守的、非原创的,像寄生虫一样关心征服他人--书里翻译指这类人为“二手货”,总觉得有些别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者按照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创造性来为世界增添新的东西;而在“二手货”的眼中世界则是个零和游戏,只能通过窃取别人所应得的部分来增加分配给自己的比重。

创造者本质上是独立的,因为他只能依赖自己的大脑,所以也就必然是自我的;“二手货”则倾向于通过教唆他人的所谓“利他主义”而使得固定总量的分配有利于自己,所以就喜欢集体的概念和相关的道德。这样,兰德就通过赞扬自我的创造者批判了集体主义和所有与之相关的概念,为自我、自由、创新这些概念背书,而这正是资本主义-或者更狭义的讲,美国精神-的根本基础。

洛克的无罪开释似乎表现了兰德对于创造者所处环境的乐观。但仅就创新在社会上的认同这一点来讲,这种乐观似乎有些不妥。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存在于特定社会的概念,意味着不管任何创新,只有在得到社会认可的时候才算得上是创新,否则就什么都不是。假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任何其他人予以承认,这便不能增加任何新见解于我们的知识宝库;一个作家、画家、作曲家的作品如果不能得到当前社会认可-尽管社会的认识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他便不能说-至少在当前社会-有什么样的创新。按照这样的社会化观点,创造者不被认同,天才被埋没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特别是当这个天才超出同时代太多的时候。

要摧毁一名专业人士-如洛克这样的建筑天才,兰德指出了两种可行的力量,一是相关专业团体(建筑家协会),一是新闻媒体。如果主流专业团体和新闻媒体都对一个人说不,那基本上事情就搞定了--根本不用管广大的人民群众怎么想,他们往往是顺从的。从这一点讲,洛克的无罪开释也表现出兰德对普通美国人的独立性的高度信心吧。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