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与大数据-读涂子沛《大数据》

2016/04/06 评书论影

涂子沛的《大数据》不算是技术书籍;而他所讨论的非技术的部分又算是有些敏感的话题。作为偏离主题的读后感,不妨谈一下大数据的另一个话题-即它跟我们现在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系。

抛出两个没有能力严格论证的粗糙观点。

观点之一是,开放的大数据提供了每个人获取全方位信息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等的可能性。在还不算久远的时代,信息还需要通过烽火驿站这种低效的方式传输;即便有了电报电话,信息传播也不过只是解决了点对点的即时性;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的传输是在互联网时代才成为现实。而进一步随着传感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也成为可能。这样,总的来讲,从技术上就有了量化整个世界并让这些量化数据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获取的方法。自然,现实世界可能还并不这么理想,但这个缺憾的原因应当更多的是经济成本或政策等方面的,而不是技术的。

观点之二是,真正有意义的创业创新应当不以信息不对等为基础,虽然现存大多数的商业模式不幸的以此为本质特征。比如以“链家”为代表的老一代的房产中介机构,它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来源是掌握了买房者和卖房者(或者还有各种政府政策)之间的不对等信息,利用这种不对等信息作为其商业模式的根本。而假如全面开放的数据(包括稳定和透明的政府政策)成为现实,以中介为价值的商业模式的生存空间就被大大压缩。类似的也比如电商发展对实体零售业的挤压,在其中大规模信息的开放传播也起了关键的作用。说“真正有意义的创业创新应当不以信息不对等为基础”的原因,则在于,假如观点之一所说的前景成为可能,信息不对等本身就不是件长远的事情,那么,要做真正有些意义的创业创新,就不该利用暂时的对特定信息的独占,而应该往开放的大数据的创新性应用的方向发展。

把两个观点合在一起,就看出开放的大数据成为创业创新的基础,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关涉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了。我想这里的关键点是“开放”,而不是数据之“大”--因为开放是态度问题,大不大是技术问题,后者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在发展,前者却要复杂得多了。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