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2016/01/23 评书论影
  • 最让我动容的细节是方登离家32年后第一次回家在自己的遗像前见到的洗好的西红柿。这是她在地震之前向母亲央求而母亲没有买给她的。在是救弟弟还是救姐姐的两难中做了救弟弟的抉择的母亲那里,这几个西红柿就成了母亲对姐姐终身抱愧的象征物。而在因为听到母亲救弟弟的选择而对母亲怨恨的姐姐那里,这几个洗好的西红柿又成了母亲对自己始终牵挂的明证,间接成为当年那个两难抉择的注解,进而成了击垮方登最后的心理防线的开始。整个电影在此之前都算中规中矩波澜不惊,所有积聚起来的力量都在这一刻开始集中爆发,我的泪点也仅在这一刻才被击中。
  •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良善,而良善之中却蕴含了人生最大困局的故事。作为母亲,在儿子女儿只能二选一的操蛋问题上,答什么都对,答什么又都错;作为女儿,听到母亲放弃自己救弟弟的决定,怨恨绝不算错,而最终的原谅也未必不是选择-可是心里的芥蒂非要经过感情的凤凰涅槃才可得以扫除,远不是可以急的来的事情。我以为,发人深思的故事,非得是这样才行--有一些人生的困局根本是无解的,选什么都对,选什么又都错,作为人生的观察家,就只能把这些选择都一一的描述出来让人唏嘘,让人像剧中的母亲那样咒骂老天爷,而并不能加任何的旁白和注解。
  • 整个故事刺中的是一个特殊的点,在这个点上用力是足够的。这个点并不特别需要唐山大地震这样的背景,任何其他类似的背景都可以起到同样的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这部剧只是要讲一个人生困境的故事,《唐山大地震》的剧名,和剧终那幕纪念碑就有了画蛇添足的蹩脚之感。而反过来,仅这样的一个点去注解唐山大地震这样一个包含了更多内容的历史大事件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一角度说,如果这部剧的定位就是对唐山大地震的纪念,似乎就嫌太过单薄了。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