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简书的渊源

2019/07/27 观事析理

在简书刚刚创立的时候,曾经连续用过几年。那个时候创立者“简叔”还在自己亲力亲为拉作者到自己的平台上来。一开始的简书是小而精的,汇集了一些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字输出者,是一个独立作者自娱自乐的好平台。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改变始于简书的发展–小打小闹不会是创业者的目标,而要在规模上发展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总体质量的降低,不仅是文字的输出者,也包括文字的接受者。而这种质量的降低就有可能会驱使那些要求高一些的作者的离开。

现在的简书跟创立之初完全不是一个样子了。一开始的简书有medium的风范,但现在看首页推荐已经成为十几二十岁小年轻们吵吵嚷嚷的天地了。让人觉得在这样的平台输出文字会有些尴尬。初期的一个有名气的使用者“饱醉豚”好像也写过一篇文章说了类似的感想。

我的离开简书并不是直接由于上面的原因。回国之后写作已经越来越少了,虽然平台让人觉得有些脸红,但并没有太多动力再去折腾博客平台–我有一个同步的blogger也还可以用,虽然国内访问不了。离开的直接原因是有一天收到简书的官方通知,说我几年前写的几篇文章被撤回了。去看了下,是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性格》、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几本书的读后感。原来说中国人几句坏话就是政治敏感的。于是还是分手了吧。

下面是简书还在发展期间的时候曾经写给它的一些反馈意见。在那青葱的岁月,应该还是真爱的吧。

也写给简书(2014?)

看到有个“给简书提建议”的专题,就写几句吧。已经用了这个平台不短的时间,总体体验上是满意的,写点建议有做贡献的意思。不过,我的建议是主要从一个写作者,部分从一个阅读者的角度给出的,跟更加把握大局的简叔所可能更加喜闻乐见的那种建议就未必直接相关,甚至会有冲突了。固然大家都说一个产品最好是让他的用户满意,隐含着说最好的产品也往往是最在商业上成功的意思,但这句话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 用户数据的删除协议。我注意到简书给了写作者可以删除他的数据的可能,但这个可能给的有点扭扭捏捏的意思。简书并没有给一个简单的选项说,只要写作者乐意,就可以通过按一个按钮把他所有写的东西删掉;简书给的可能是,先让写作者一篇一篇的删掉所有他写的文章,然后才能删掉自己的账户。这里可能有商业上(和心理学上)的考虑,通过增加这个删除动作的复杂性而让人尽量不去动这个念头。我本来也不会太去动这个念头的--我所写的东西都是可以并且也乐意公开呈现的东西,一般来讲不太会想去删掉它们。但这两天想要停用人人网的悲惨经历让我有了些不同的想法。当人人还是校内的时候,我还是经常用它的。但后来就慢慢的懈怠了,很久也不会去登录一次。再后来使用它的移动终端和其他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以及我个人对社交工具看法的一些改变,让我不太想用它了,就看怎么去注销账号。人人网给了一个停用账号的选项(并非是注销,删除所有个人数据),我并不主要是因为隐私原因而不用人人网,所以有个停用账号的选择也算可以接受。然而在我试图去停用账号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奇葩的事情。停用的过程需要输入一串验证字符(广为使用的验证方式,但现在似乎已经落伍了),我尝试了几十次系统总提示我不对。前几次我还在想可能是我老眼昏花,认不出这些字符是什么(有很多奇葩的验证系统在这个过程上很考验人的智商和耐心)。待到极为荒谬的增加到30次错误以后,内心充满阳光的我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着那种令人发指的邪恶:这个验证系统显然根本就不可能让我通过验证,我每一次的验证错误都伴着人人网的工程师们(其实错的大概不是他们)阴森森的笑呢。这件事情的结果是,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不做别的,删掉我在人人网上的所有资料,所有照片,所有写的东西,想要删掉所有好友但实在是太麻烦,改掉所有个人信息,从此永不碰人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最不能忍受丧失掉的,是他对他自己的东西的掌控权。我个人认为,简书如果大方的提供给写作者更多的自由度,因此所带来的他们对简书的信任,要远比那些已经决意离去的人的数据重要得多。

  • Markdown使用说明。虽然Markdown语法简单,但也还是备不住很多时候会记不起想要的命令是什么。如果在写作窗口能够提供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Markdown语法目录(具体的实现方式需要再考虑了),可能是有用的。

  • 简书的写作者界面里,似乎组织的的核心是文集。这表现在打开写作者界面的时候(点击左侧快捷键栏中的写作按钮或点击某些页面下的“提笔写篇文章”按钮,打开的是第一个文集里的第一篇文章。考虑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我想写一篇新文章(也是“提笔写篇文章”所暗示的),那么我所期待的应该是直接可以写新文章的窗口,而不是其他。另一个场景是,我想编辑我以前所写的草稿(这样的草稿可能不止一篇,也不一定在一个文集下面),那么我希望直接看到的是我所有的草稿。不管是哪种情况,我并不想先去考虑这篇文章在哪个文集里。换句话说,我认为这里的组织核心应该是文章而不是文集。文章所属的文集可以在文章写好发布的时候(或者其他什么时候,或者根本就不分类)再去指定。这样说起来,写作者界面里最左侧的文集栏似乎是可以隐藏的,这同时也增加了文章写作界面所占的空间,更加简洁一些。

  • 有关专题。现在的专题分类有些多,多到需要点击更多的按钮才能看其他的。我怀疑有多少人乐意去点那个按钮--除非是对简书的兴趣大的实在是不得了。而保持这种静态分类,似乎多成这个样子是不可避免的。不知道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动态关键词--将每篇合适的(简书认为可以推荐的。。。)文章加上tag(可以多于一个),那么专题那里就是这些tag构成的图谱;读者可以通过点击关心的关键词来动态获取感兴趣的文章(动态专题)。进而,这些动态获取的专题文章也可以通过,比如热门程度,评论多少之类的指标来排序。所有的目的就是让读者简单容易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 最新动态和写文章两个按钮的位置有点奇怪。我以为左侧的快捷键栏是按照“读文章”和“写文章”来进行划分的,但这两个按钮的位置显然表示并不是这种划分方法。那么,排布这些按钮的标准是什么呢?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