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解“华为封锁”

2019/06/24 观事析理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2019年5月15日华为被美国加入所谓”实体清单”,在事实上被所有美国相关企业技术禁运,是近几年最为让人大开眼界的事情;而随着事情的越演越烈,我心目中很有格调的Google也加入Android禁用的行列,特别是一直以来以能够发表到其旗下期刊为荣的学术组织IEEE居然也炮制出一个封锁声明来,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一个对国际政治并没有多少了解的科技工作者,很难对这一事件做出深刻全面的评价。但作为一个对国家、民族还有所关切的人,也难以将这样一件具有很大标志性意义的事情置之不理。于是在这一个多月里,做了两件事情:重新用起了Twitter和Quora,又读了几本相关的书。

Twitter和Quora的账号很早就有,也偶尔用过,但并不经常。先在Quora上关注了华为相关的一些问题,总的感觉是大部分回答是一边倒的:觉得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和技术禁运政策不太靠谱。为了避免回答者的偏见,我尽量的看非中国人的回答,基本上还是一样的情况。讲的道理跟知乎上的差别不太大,无非是封锁是出于政治原因,封锁本身可能会促进中国的技术发展,关税政策可能会伤害美国自身,等等。但这种“一边倒”反而让我有点犹豫,不知道是不是这是出于“回答者偏差”的原因,还是真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想法。至于Twitter,似乎参考价值更小。关注了华为自己的几个账号和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和法国德国的一些中文账号,账号自己发的东西是体现背后自己的立场的,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所有跟在后面的回复几乎都跟帖子本身保持一致,特别是几个中文账号后面的回复,几乎全部是带着戾气政治倾向严重的无用的话,很是无聊。

于是去读了几本书。

一本是原法国阿尔斯通高管写的《美国陷阱》,是最近比较火的一本书,据说任正非办公桌的显眼位置也有一本。讲的是美国利用法律手段把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据为己有的故事。美国的这个“长臂管辖权”确实让人感觉是个很怪胎的东西;不过这个法国高管因为自己的境遇发的那些牢骚稍微减弱了一些这个故事本身的触目惊心。假如像所怀疑的那样,美国通用公司联合美国司法部,对它觊觎已久的阿尔斯通设置法律陷阱,进而趁虚而入,确实是给所有国际企业敲响了警钟。

还有基辛格的两本书,《论中国》和《世界秩序》。虽然基辛格的《论中国》在刚出版的时候造势很高,我也是那个时候就把书买了,而《世界秩序》这本书名字听着也很震撼,但总的来说不觉得基辛格的书有多好。《论中国》从中国的历史说起,详细讲述了中美建交过程和中间的个中曲折;《世界秩序》写到了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情况(抱歉没留下太多记忆),然而问题是:这两本书都更多的在一种历史的记录、事实的解读这些层面上,很多是一个实际操作者对操作的过程的记录,但总的来说,没有理论。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所有的事情就显得太过杂乱,没有提纲,也无法使用理论做预测,读起来收获不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就要好得多。这是亨廷顿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写的一本关于世界局势的著作,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因为有统一的理论支持,现在读起来也还很有收获。亨廷顿总的观点是,世界未来的格局是以“文明”来做划分的,这个文明是以共同的历史、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等作为基础的,可以分作西方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拉美文明等七八个文明。世界的格局由各个文明的核心国家之间的关系来决定。我总体上觉得这套说法还挺有道理的,因此就对文后李慎之(据说也是个大家)阴阳怪气的评论不太感冒。

看了这么多,还是说不出有什么结论。何况月底G20的中美元首会谈,大约也会是个解决或者转折的时机,现在做任何判断也没什么意思。但总的说起来,这个封锁事件对我是个很大的触动,让我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有了更多一些理解,也对“西方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了解得更清楚了一些,也更加知道了世间事物的复杂、多角度、变化等本质特点。想多了,就开始有一种“活久见”的感觉了。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