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感悟-读理查德·帕里《巨浪下的小学》

2020/01/14 评书论影

忘记之前在哪里见过这本书的推荐,前几天在浏览kindle电子书的时候手一抖就买了–这就是广告宣传的力量吧。在飞机上没有兴致看过于严肃的东西,就把这本书看了个大概,留下的晚上回到家收一下尾,也就结束了。

单纯评价书本身的话,应该说书的题材还是喜欢的,试图从某一社会事件深度挖掘,虽然不至于做科学性质的条分缕析,总还是要更多的付诸于分析而非朦胧的情感;但整体感觉却并不太好:有些太过拖沓,没有紧密的围绕主线展开,这样读起来有时候就有些困惑,也容易出戏。

但还是有些感想,甚至于在读的时候有一些心中颇为震颤的时刻,并不简单因为书的本身,是它所谈论的儿童的意外死亡,让我遽然而惊。

所以心中是有了一些更为柔软的地方。看着躺在身边酣睡着的宝宝,想着假若遇到了书中同样的悲剧,那是什么样的举动都可以做得出来的吧。

生与死,希望和毁灭,欢喜和悲伤,似乎都是相伴相生的事物。世界恒大恒远,人则在轮回中生生不息。

记得曾经写过一篇小文,探讨永生所带来的问题,结论是永生并不见得是什么值得追求的事情,因为它几乎必然的会让人无聊至死。消灭了生死的界限,就让生无可喜,死无可惧,生死皆无可恋了。

也还读过一本叫做《死亡回忆》的书,谈的是濒死体验。也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曾经突然想到父母总是会老去没有的,于是躺在床上哭了一个下午,跟谁也没有讲。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死这样重要的事情,在生活中真正仔细考虑研究的时候并不太多。一部分有因为避讳而假装不存在的原因,也还有一部分因为忙而没有时间考虑。

这有一些讽刺。人总是要死的。从生到死,一条单向的不归路,没人能够避得开。在被生活裹挟着挣扎向前的时候,好像总还是应该稍作停顿,想一想这个大问题,和在这个大问题下究竟什么是重要的。

人生而有涯,而归路唯一。未必不能做浮萍随波逐流,但若要有别于此,是当有所谋画的吧。

Search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