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谈电子书阅读(器)

    电子书阅读器这个称呼可以有很广义的理解,就是所有可以用来阅读电子格式书籍的设备,从而也就包含电脑(台式机或笔记本)、手机(智能的和功能的)和其他可能的电子设备(比如曾经的MP4等);但我从来没有在这些设备上读完完整一本书的经验,而且这些设备也往往并不把阅读电子书作为其主要功能,所以在这里谈的电子书阅读器就只包含两类设备:E-ink屏幕电子书阅读器(或称“电纸书”)和一众平板电脑。

    2014/01/27 观事析理

  2. 如何让你的观点success 读奇普·希思、丹·希思《让创意更有黏性》

    创意的黏性是两位希思创造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创意被理解和记住,从而拥有持久的影响力的能力。两位希思给出了六条原则:简约(Simple)、意外(Unexpected)、具体(Concrete)、可信(Credential)、情感(Emotional)、故事(Stories)。这六条原则的首字母合在一起,正好就成了成功(SUCCESs)。

    2014/01/26 评书论影

  3. 破坏性创新-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

    持续性和突破性创新

    2014/01/12 评书论影

  4. “知道”的乐趣-读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

    这是本博学的书。布莱森驾轻就熟,轻松幽默的给我们介绍了宇宙、地球、微观世界、自然环境、生命、人类以及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一个人所应该知道的自然史方面的知识基本上都在这里了,所以才无怪乎叫做《万物简史》。

    2014/01/06 评书论影

  5. 年度读书小结

    新年第一天(虽然还是农历的新年更像新年),小结一下去年的读书情况。统计的工具还是基于豆瓣API的阅读DNA网站:http://www.yuedudna.com/users/3895863/book/2013。

    2014/01/02 评书论影

  6. 理解的维度

    有两件事情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一是搞明白我们所感兴趣的(或者不感兴趣却必要的)人或物,二是通过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所能影响的人或物的存在方式。用简短的话来说,前者是理解世界,后者是改造世界。我们每个人理解的方式不同,改造的能力也有差异,但理解和改造的活动,只要这个人与人类社会发生着正常的交流,就不可避免的在进行着。

    2014/01/01 感情悟道

  7.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概念)可能意味着,而且常常被用来说明的,仅仅是社会正义、更大程度的平等和保障等理想,这些理想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但是它也意味着大多数社会主义者希望达到这些目标的特别的方法,以及许多有能力的人视为为了充分而迅速的实现那些目标的唯一方法。 一切批评所针对的计划只是指那种反对竞争的计划--用以代替竞争的计划。 所有集体主义制度的共同特征,可以用一个各个流派的社会主义者都乐此不疲的词句,描述为一个为了一个明确的社会目标而精心构筑的社会劳动者组织。 社会主义者打算将控制仅应用于经济领域,通过在经济上的计划和集中供应解放人们需要在经济活动中的努力。诚然,经济利益并非我们所追求的最核心的利益,它充其量只是我们达到各种不能一一记述的目的的必要的手段。然而,对一个如此影响广泛的手段的唯一的控制,实际上也就控制了我们所能达成的目的本身。没有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便很难有其他各样的自由。 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 各地的社会主义者都最先承认:他们所承担的任务要求普遍承认一个共同的世界观,一套明确的价值标准。 科斯评价中国的未来时说,中国的将来是否会向着一条光明的前途去的一个前提是,这个社会是否容许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存在。而在哈耶克看来,在一个集体主义占主导的社会,在一个经济和政治上的自由是需要由政府赐予的社会,思想的自由是显而易见不可得的。在那里,即便是真理也变了味,只有那些可以用来证明”集体”的正当的东西才会归到真理的旗下,所以连科学都不能自由的发挥自己的威力。

    2013/12/30 评书论影

  8. 那些唱歌跳舞的老头老太们

    奇特的景致

    2013/12/22 观事析理

  9. 中国的金钱能买什么-读秦晖《共同的底线》、桑德尔《金钱不能买什么》

    立足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桑德尔对自由市场的能力限度进行了合理怀疑。这个怀疑,并非是从纯粹的经济效率的角度着眼;相反的,桑德尔注重市场的“道德”,想要讨论是否有一些领域是市场不应该涉足的,或者说,是金钱不应该买卖的。

    2013/12/15 评书论影

  10. The Candle Problem和科研奖励

    TED上一个报告讲到了一个心理学实验,称之为“the candle problem”,很有意思。在这个实验里,给受试者一盒火柴,一盒图钉,一根蜡烛,要求受试者将蜡烛固定在墙上,同时蜡油不能掉落到下面的桌子上。我们一般认为外部激励总是能够提高,至少不会降低效率;但有悖这个常规认识的发现是,给予受试者外部奖励(先完成的给予金钱奖励)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对于任务的完成有负面影响。这个实验结果有多种解释,其中两种很有意思。一种解释从任务的创造性程度上着眼。实验中任务的合理解答是用图钉将放图钉的盒子固定在墙上,然后将蜡烛点燃放在盒子里。在实验中,任务通过两种形式给出,一种是将图钉放在盒子里(从而盛放图钉的盒子给人的直觉是不会用来做工具);另一种是将图钉和盒子分开(从而盒子本身就可以考虑做工具)。这样,就所需要的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来讲,前者显然比后者更多。实验中发现外部奖励降低了前者(需要较多创造性工作)的效率,却增加了后者的(需要较多程序性工作)。从而一个推论是,外部奖励可以增加非创造性工作的效率,但对创造性工作却未必。原因的解释,是奖励所带来的压力抑制了人的发散思维,让人更加注意自己常规的熟练的方法的使用,而这是与创造性背道而驰的。

    2013/11/25 观事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