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曲《小河淌水》

    校车上刷知乎推荐,看到有说龚琳娜在综艺上翻唱的民歌《小河淌水》很好。找来,是视频,在车上不方便看,先只听了一遍,挺好听的,没有太多特别的感觉。又还是看了视频,看到在龚琳娜演唱中间,镜头给到眼中含泪的老锣,突然间就有了很多感触。许是歌曲本身就是阿妹想念阿哥,歌曲加上实景的演绎更能触动人。但我想,我的感触更多的是对入不得其门的艺术的一种混杂了遗憾、兴奋、神秘的复杂感觉,不仅仅是从这首歌曲的演绎而来。

    2019/03/19 感情悟道

  2. 个人学术网站和博客介绍

    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天时间把个人学术网站和博客建好了,记录一下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方便后续使用。

    2019/02/12 杂事杂项

  3. 自建博客开张了

    利用GitHub Pages自建学术网站和博客。很久以前用Google Sites建过个人网站,现在基本废弃了。其他的学术展示都是在已有的平台上的。博客原先用的是blogspot,体验还是很好的,但源文件和网站上的显示是分割开的,不利于归档收藏。使用已有网站的好处是折腾少一点,坏处就是难以定制。

    2019/02/03 杂事杂项

  4. 另一份职业可能

    如果不是已经有了大学教授这个职业-总体上对这个职业还是满意的-我觉得专注于非虚构叙事的作家也是可以接受的一个职业。开始对这件事关职业生涯的重大事件的论述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对“非虚构叙事”这个词给出比较明确的定义。毕竟,在很多领域争吵的来源其实都来自定义不清,大家各说各话,难以落到一个话语体系下交谈。按照《哈佛非虚构写作课》这本书里的说明,非虚构写作是在美国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兴起来的,而且有很多不同的称谓。我觉得把这么多的称谓都列一遍,大约也就知道了人文领域要讲明白一件事情本质上的复杂性—但从好的方面讲,各种不同的近义词倒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解读角度,也还是有利于综合深入的理解的。

    2018/12/09 感情悟道

  5. 阅读的欲望

    在去往西安的飞机上,又捧起了我的Kindle。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Kindle不再像以前那样吸引我。经常的还会想起在伦敦的时候,常年并不寒冷的伦敦竟或也有下雪的日子,每当这个时候,倒上大大一杯红茶,小心的加上鲜奶,让茶的颜色正好就是想要的那个样子,掩盖掉红茶本色的苦,又不要有太多鲜奶的风头。然后,懒散的躺在独居小屋的大大的滚烫的暖气片旁,再盖上一方薄毯,准备工作也就差不多了。现在可以拿起大大的Kindle DXG,里面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来。为戴德蒙的宏大叙事入迷不已,为李娟的勇敢幽默会心微笑,被那个码头工人哲学家惊为天人,被德鲁克的管理智慧说得心服口服。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而我却还在沉浸在那些故事里不愿回来。

    2018/12/01 评书论影

  6. 读安德烈娅·伍尔夫《创造自然》

    一直以来都知道洪堡奖学金—德国以亚历山大·洪堡命名的吸引国际年轻科研人员到德国进行合作研究的基金—但并不太知道洪堡这个人的具体情况。读了伍尔夫这本《创造自然》,才算是了解了。说是了解了,却又不很容易给他冠上一个名号— 他所研究的大致是在地球物理这些方面,但影响却远超这样一个狭窄的学科领域。 洪堡所做的,大致是系统的、注重关联的、整体的去研究和理解自然。他不仅仅是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或者是那个时代比较常见的博物学家,他的关注点不在构成自然的各个组成部分,而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这种独特的视角成就了他。 洪堡的成就,大概就是书的标题所暗示的,他革新了那个时代的人对大自然的理解,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创造”了自然。并不是存在的、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就可以很好理解,而一种全新的理解本身事实上就创造了这个事物的新生。事物依靠人们对它的理解而存在,理解的变化就带来了事物的变化。这样一个成就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是不过分的。因为这具有最为基础意义上的重要性,对众多相关领域都影响重大。 这些影响从书的组织架构就可以看得出来— 书里非常关注洪堡的研究对其他人其他领域的启发作用。“想象”的歌德、“政治”的杰斐逊、“革命”的玻利瓦尔、“演化”的达尔文、“诗歌和科学”的梭罗、“人”的马什、“艺术和生态”的海克尔、“环境保护”的缪尔,不一而足。或者直接受洪堡的启发而做了杰出贡献,或者洪堡的研究对他的事业有极大的用处。 这些影响的顺序有些意思。除去与歌德的终生的友谊和相互影响,洪堡的成果先是影响了现实主义的政治和革命,此后才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发酵。似乎也正好印证了实操的政治革命的简单、直接、浅薄,和科学艺术的厚积而薄发。

    2018/04/01 评书论影

  7. 再凑一篇

    读散文集

    2017/08/25 观事析理

  8. 还是要读点写点

    未完成的草稿

    2017/08/04 感情悟道

  9. 牵强的伦理探讨 读东野圭吾《秘密》

    东野圭吾的书之前已经看过几本。总的感觉,这本不算特别出色。这样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故事背景的设置不够自然。我想,很多故事要讲,是要设置一些特别的情境,要把人置于一种在现实中很少碰到的两难环境中,要在这种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考较人性。要让这种考较有好的可信性,却一定要把这个人为设置的情境的真实性做好。虽然并不经常发生,却是完全有道理的。这样才不至于让人产生感觉不真实的反感。这本书的基本两难情境是经过一次车祸后,母亲的意识进入到了女儿的身体中,这个设定在我看来有些过于勉强了,对后续所有的故事的感染力就有些打折扣。说不够出色的另一个原因是结构上有些枝蔓多了些。书主要的是探讨上述的母女一体跟做丈夫的之间的各种伦理情感,在这主线之外,掺杂上了出车祸的司机的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跟主线并没有什么紧密的关系。这就让人觉得支线消弱了主线的冲击力。 假如接受书里的基本设定,出现所描述的结果基本是可以猜想到的。在那样的一个尴尬的三角关系下,不太可能会有什么和谐的解决方案。做丈夫的固然爱妻子,但生理遗传基本也决定了他不太可能接受女儿的身体;做妻子的虽然爱丈夫,秉着为女儿好好活的想法,也没办法把自己交到女儿的父亲那里去。

    2016/12/16 评书论影

  10. 一些杂感随想

    都是些杂感,初稿写下来了很长时间了。每个本来都是打算要扩展成篇的,可是现在看起来没有这个心情、时间和精力了。就按照这个粗糙的提纲的样子发出来吧。

    2016/12/04 观事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