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要拍照

    最近十多年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拍照成为了一般人没有多少门槛就可以掌握的一门技术。不像是十多年前,拍照要到专业的照相馆去,因而是需要仔细思量的。对很多人来讲,拍照现在甚至成了每天必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自然也就觉得是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好深究的。不过,如果仔细想想,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有趣的话题的。

    2014/05/27 观事析理

  2. 纯粹智力的乐趣和美-读西蒙辛格《费马大定理》

    “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在三四百年前提出了他的“大定理“,这个定理只有到1993年才由安德鲁怀尔斯证明(完整正确的证明要等到一年之后)。这本书记录了与之相关的数学、数学家和数学问题的故事,尽管读者如果有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会更加容易弄懂那些不得不出现的数学描述,不过就算没有这些准备,对普通人来讲这本书也还是趣味盎然的。

    2014/05/24 评书论影

  3. “北卡罗莱纳州诉潘德哥拉丝案”与教师权威

    潘德格拉丝是名小学女教师,她被控肉体惩罚自己的学生(但并未造成永久伤害)。大法官加斯顿令人信服的说明这位女教师并不应该被判有罪,并建立了在相关判例上的一条一般性原则:如果对学生的惩罚造成了永久性伤害,那么教师们就超越了权限;如果只是暂时性痛苦,那么教师们就是在权限内行事。(该判例出自博西格诺《法律之门》)

    2014/05/23 观事析理

  4. 服务还是产品

    假设需要购买一个付费软件,有三种付费方式可以选择:可以一次性付费买下来(不包含版本更新),从而没有限制的使用;或者是按月或按年来付费(不限量使用),或者是按照使用量比如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等来付费(不限时间)。假设这个软件是会一直用的,各种定价方式的价格也都是合理可比较的,仅从直觉上你会倾向于哪种付费方式?

    2014/05/21 观事析理

  5. 再说“温馨提示”

    写了篇小文章,指出“温馨提示”这种用法实际上是不太合适的。有读者读了不同意;我自己也觉得那篇小文章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讲透彻,就再多说几句。

    2014/05/15 观事析理

  6. 强迫的“温馨”

    注:本文有续篇

    2014/05/14 观事析理

  7. 有格调的量化自我-读格拉宁《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是个奇特的人。他的奇特在于他对自己的时间的精细而又长久的记录和计划。他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进行了长达一生、精确到小时(甚至是分钟)的记录,而对未来所要进行的任务,也在相当精确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计划。对大多数人来讲,这种奇特最为核心的是他所谓之的“时间统计法”,记录时间使用,把时间用在有用的地方-这的确让大多数人觉得惊讶和佩服。

    2014/05/11 评书论影

  8. 需要更好的作品-读丁燕《工厂女孩》、张彤禾《打工女孩》

    读丁燕的《工厂女孩》是因为偶尔看到这本书入选了某年的国家文津图书奖,又对这个题材比较感兴趣,就找来看了。后来发现还有另外一本也同样写东莞打工女性的张彤禾的《打工女孩》(也有翻译做《工厂女孩》的版本),就后来也找了来做了对比阅读。这两位作者,丁燕是来自乌鲁木齐的诗人,张彤禾是美籍华人,本职是《华尔街日报》的新闻记者,他的丈夫彼得海斯勒是几本写中国的畅销书的作者(读过一本但并不特别喜欢)。

    2014/05/04 评书论影

  9. 中国式情商

    个人的情商:什么是情商

    2014/04/29 观事析理

  10. 成人世界的教育-《满秋》观感

    看《满秋》是因为颜丙燕。以前忘了什么时候看过她一部电视剧,很喜欢,是一个独立、有个性、值得让人尊重的品性的女人。说到了品性,其实有点危险,像是不打自招的承认自己老了--至少心态上是老了,看女人居然不主要谈皮相,反倒含蓄的间接起来了。这种间接如果不是怀着某种目的的隐瞒,那几乎只有可能是这人不年轻而学会考虑成人世界的事情了。

    2014/04/25 评书论影